车迷网

标题: 今日过洛溪还算畅顺! [打印本页]

作者: 尔东    时间: 2005-7-3 01:02
标题: 今日过洛溪还算畅顺!
   好久没过洛溪桥了,今日同LD、爸妈去南村的农庄食饭,从工业大道直走到高架下坡时一看“哇!噻!”象停

车场一样满满的车龙。本想走华快,但想既然不收费了到无所谓就塞一回吧,想看看什么原因塞。就按以前的经验

走右边上桥,结果是(15分钟左右)就过了。但发现有一排雪糕桶硬把一条车道给废了,从广州大道来左边上桥的

车就象巴西龟一样,差不多到收费站一看“我靠”上面的红灯亮了两盏,以前收费时是全开的,回来是也是没有全

开绿灯硬把车道减少两条,不知何为,不收费本来是件好事但某些刻意的行为硬要把它成是“坏事”。唉~~~~!
   
   说到过洛溪大桥的经验是一个住在洛溪大桥旁的牛B同学教的,他的理由是“我一天回几次家,感觉就象被”绿

林好汉”打劫一样!所以在某年前就决定了“牛”的计划——(一个冲字)雪糕桶?(冲)落闸?(冲)当然我也

照单全收了这个计划,因为我那时经常去番禺,嘿嘿!这招真管用但有时深夜过得时候还是会失手的,不过也省了

许多。今日想当年还是有点乐道的,在某些不合理的地方或有些不能忍的时候还是需要一个“牛”字的。
   
   这是小弟自洛溪桥停止收费后的前后经历,现在终于不收费了应该值得高兴<IMG SRC="/images/face/114.gif">
作者: KAKA    时间: 2005-7-3 01:55
标题: RE:今日过洛溪还算畅顺!
【(KAKA)回复(尔东)的大作】

以正常的概念想想,原来走15元的会因为不收费走洛溪?所以车流是不会增加的,既然没有人堵着收费,应该能更顺畅.所以堵车论是荒谬的,堵车是人为的.

作者: TANGLIN1    时间: 2005-7-3 05:38
标题: RE:今日过洛溪还算畅顺!
【(TANGLIN1)回复

    .....上面的红灯亮了两盏,以前收费时是全开的,回来是也是没有全开绿灯,硬把车道减少两条,不知何为,不收费本来是件好事但某些刻意的行为硬要把它成是“坏事”。唉~~~~!

    可以大胆一点设想,这样做的工作人员是不是被华快那家私人公司的公关人员“请了客”,才出此策。感觉许多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的许多做法是违背常理的,可以说也算是中国特色。
    其后必有内因。
作者: 夜间飞行    时间: 2005-7-3 13:25
标题: RE:今日过洛溪还算畅顺!
【(夜间飞行)回复(TANGLIN1)的大作】


减少两条车道正是为了不堵车。要知道堵车的位置都是在过了收费站之后上桥的瓶颈位,而不是在收费站之前堵
作者: 广州驴    时间: 2005-7-4 11:54
标题: RE:今日过洛溪还算畅顺!
【(广州驴)回复(夜间飞行)的大作】
我觉得这位老兄应该是误解了交警设置雪糕桶硬性将车道占据的原因。——我认为这恰恰是减少堵车的好办法。
窃以为洛溪桥最大的问题在于桥本身车道太少(单向2车道),广州大道南则是单项6车道,迎宾道也是5车道。从56个车道到桥头突然变为2个车道,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抢着上桥,不塞才怪?!
要有效的解决洛溪桥塞车问题,就是要着手解决这个问题。针对来说大概有三个方法:
(1)减少车流量——也就是说交通管制。但是作为广州最大的南向出口,怎么减少也少不到哪里去。
(2)扩大洛溪桥车道——相当于开辟二桥,将2车道扩为4车道,将快速许多!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遥遥无期。
(3)强行将上桥位置的车道提早收窄——这样子虽然看起来车龙比较长,但是很有秩序。最终过桥其实还是很快。否则象以前那样,6车道的车涌到洛溪桥脚,然后往两车道的桥上挤,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要慢的多。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经常是一不小心就发生挂擦碰撞等事故,谁也走不了!
所以个人以为,交警目前的方式是最合适的方式:提前收窄车道,然后辅以交警指挥(向洛溪番禺上桥位置,将4车道分为两波,定时关闭一波,放一波)这样子秩序井然,虽然谈不上快速通过,但是比以前没有秩序的抢道还是要快很多!


作者: 板凳李    时间: 2005-7-4 12:00
标题: RE:今日过洛溪还算畅顺!


:【 在广州驴的大作中提到:】
:【(广州驴)回复(夜间飞行)的大作】
:我觉得这位老兄应该是误解了交警设置雪糕桶硬性将车道占据的原因。——我认为这恰恰是减少堵车的好办法。
:窃以为洛溪桥最大的问题在于桥本身车道太少(单向2车道),广州大道南则是单项6车道,迎宾道也是5车道。从56个车道到桥头突然变为2个车道,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抢着上桥,不塞才怪?!
: ......

赞!我也同意采取以上措施,以前慢的原因,经常是在上桥位挤来挤去,一不小心发生碰撞,就大家都不要走了,提前收缩车道,绝对是个好办法





欢迎光临 车迷网 (http://gz-car.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