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迷网

标题: ★★穿越70年的电波之“吻”★★ [打印本页]

作者: 云彩    时间: 2014-5-22 09:41
标题: ★★穿越70年的电波之“吻”★★
广州日报采访一位老HAM的用语。摘自广州日报2014年3月7日AII6版

《穿越70年的电波之“吻”》


70年前,抗战烽火正烈。他在重庆情报总台,她在广州敌后潜伏。素未谋面的战友,每日电波传“情”。
抗战胜利,她辞职,就此告别情报生涯。两人再也没有在电波里相遇过。
70年后,她在广州,他在汕头。上月,得知彼此还活在人世,再“通信”,她的结尾是“88”。
如今,这两个数字代表“拜拜”。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情报人员在电文结尾写下“88”,意味着“吻你”。她用这个代码表示了对战友最高的敬意。

  记者陈正新 通讯员胡克雅、刘新 文/图

  在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地有无数情报电台,如今身居广州的徐佩珩是其中极少的“女台长”。她和丈夫在沦陷区执行情报搜集工作,通过电波把这些情报发回当时的重庆军令部无线总台。
  如今身居汕头的罗春晖,则是当时无线总台的一名军官,也曾与全国各地的谍报电台进行联络。那个年代的情报人员会在电文的结尾写上一些数字:“73”、“88”、“99”等。其中,“73”表示敬意,“99”表示不开心的心情、而“88”则表示吻你……
  70年后,徐佩珩给罗春晖送来一封“信”,结尾是“88”。
  1943
  1938年,19岁的徐佩珩成为一名无线电报务员。1942年,23岁的徐佩珩接受任务返回广州沦陷区建立地下电台,她和总部派来的助手龙学湖一起历经半年从桂林辗转潜伏到广州。
  1943年的广州黄埔夏园村里举行了一场婚礼——徐家“请新女婿”,徐家父亲带着长衫马褂的女婿挨个去拜会长辈亲朋。实际上,这位“新女婿”就是徐佩珩的助手龙学湖。
  婚礼结束当晚,徐佩珩两夫妻就开始隐藏秘密电台和呼叫总台友台。一个星期后,与总台建立了联系,这个代号为“赤坚”的秘密电台就开始在广州的黄埔夏园村工作了。包括“赤坚”在内的电台,将情报发送抵达重庆军令部无线总台。
  在总台,有一位军官名为罗春晖。罗春晖是梅州丰顺人,他也是在家乡1939年受到日本侵略者的骚扰后,从学校投身抗战,他徒步到韶关坐火车到达位于桂林的四战区入伍,也成为了一名无线电情报人员。1943年的时候,罗春晖被调到重庆军令部无线总台二厅,参与情报工作。在那里,有8台机器24小时不停地与潜伏的谍报组和电台联系。
  他到重庆她回广州 投入抗战情报工作
  1944
  在总台的罗春晖对潜伏在沦陷区的“赤坚”电台印象太深了。尽管罗春晖并没有被指定负责与“赤坚”直接联系,但他知道有这么一位特殊的“女台长”。“女台长太少了,我知道好像只有这么一个。”如今已经91岁高龄的罗老笑着说,“能够成功潜伏进入沦陷区,可不简单。能活下来还能发报坚持到抗战胜利,那更是相当不容易了。”
  罗春晖说,在1943年和他一起离开第四战区的10名军官,其中7人被派遣潜伏到广东等地搜集谍报。“没派遣下去潜伏的3个人都还活着。但派出去潜伏的7个同学,再也没有音讯了。”
  而对于徐佩珩来说,敌后潜伏的日子就是一部谍战传奇,阻止日军在广州建机场的那次情报尤为深刻。1944年年底,徐佩珩夫妇发现日寇在广州珠江村一带下令农民砍伐果树草木,然后又开始招雇民工炸山碎石。原来,日寇准备在这里建设一个军用飞机场。“赤坚”把这一消息、方位和地理环境等资料报告了总台。由于情报准确,这个待建的日军机场很快遭到了两次飞机轰炸,游击队也开始袭击负责施工的汉奸和工头——这个机场的建设被成功阻止。
  敌后后方合力抗日 成功阻止日军建机场
  1945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投降。在罗春晖的记忆中,这件事情要提前到1945年的8月6日,那天早上他正好当值,美军在广岛投下原子弹,他在事发不久就收到了一组标注特急的密电。次日,在单位例行收听的日本共同社的新闻里,日本向盟军方面提出乞求终战的电讯。“我们一边接收电讯,一边互相抱着跳。”罗老说。
  而潜伏在广州的徐佩珩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抱着孩子高兴地跳了起来。抗战胜利后,徐佩珩和丈夫向总台提出辞职。罗春晖则继续自己的戎马生涯,他们再也没有在电波里相遇过。
  日本投降 他抱着战友跳她抱着孩子跳
  2014
  95岁的她送给
  91岁的他数字代码:88!
  “你没有见过徐佩珩,知道她的事情吗?”记者问罗老,他笑着说:“当时最出名的就是这个电台,代号‘102’。听说是夫妻档,老婆做台长译电,老公是报务员发报。根据其独有的发报习惯,我知道他是我在广西四战区训练班时的同学。但限于纪律,我不能打听他们,只能在值班的时候长时间地呼叫:CQ DE XH09,这是当时国防部二厅无线电通讯总所的代号,他听见了肯定会回答。”而这一等待,等到了2014年。
  2014年2月13日,在汕头市金平区的一间握手楼里,罗春晖等来了一封“信”。原来在广州安度晚年的已经95岁的徐佩珩老人从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的口中得知罗春晖老兵仍在世,她决定把自己写下的数十万字的回忆录《逝水留痕》送给战友。她在扉页上写下了这么一句话:“向总台老友罗春晖致敬。88!”署名是“十五分台徐佩珩”。
  “我们情报人员在电报的结尾,会有一些数字。”罗春晖说,发报情报人员在叙述汇报完成后,向收报人员打招呼,会在结尾加上“73”、“88”、“99”等数字——例如,电台呼叫顺畅,对方的报码清晰易懂,导致收发报工作很轻松,有的情报人员会在给对方的电文里加上“73”,表示对对方工作的敬意。
  “这些数字电文不会被翻译,只限于电台之间的沟通。”罗春晖说,如果收到“99”,就表示对方不开心了——这个数字意味着“滚”。如果收到一连串的句号,那就是对方在沟通过程中不耐烦到极致,他的心情是“滚蛋,越远越好”。那如果收到“88”,那就表示战友之间的亲密,意味着“吻你”的意思。
  徐佩珩老兵在70年后,用这样一种方式,对身处汕头的总台战友表示了敬意。

[ 本帖最后由 云彩 于 2014-5-22 10:23 编辑 ]

老兵罗春晖.jpg (84.6 KB, 下载次数: 9)

老兵罗春晖

老兵罗春晖

老兵徐佩珩.jpg (97.14 KB, 下载次数: 14)

老兵徐佩珩

老兵徐佩珩

徐佩珩写给罗春晖的致敬,用“88”结尾.jpg (108.93 KB, 下载次数: 13)

徐佩珩写给罗春晖的致敬,用“88”结尾

 徐佩珩写给罗春晖的致敬,用“88”结尾

作者: 拖拖拉拉    时间: 2014-5-22 10:40
73
作者: 康记    时间: 2014-5-24 02:58
历史值得回顾
作者: 浪得虚名    时间: 2014-5-24 15:53
远的不说,只看日期,1945年以后的故事就没写了。

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不堪回首。
作者: 杨仔    时间: 2014-5-24 17:02
向卫国战争的先辈们致敬!
作者: 单车    时间: 2014-5-24 20:56
黄埔夏园村离我好近,




欢迎光临 车迷网 (http://gz-car.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