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迷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7936|回复: 1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亚洲] 尼泊尔:一个人的自我放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7:4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直喜欢独自旅行,喜欢那种随心所欲、无所牵绊的自由自在。总是一个人走,间或会有些朋友,却是可遇而不求。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去了尼泊尔。
行前有朋友曾问我:为什么要一个人去尼泊尔?
我没有答案。
午夜时分当我背着大包在寒风料峭的加德满都街头一家一家寻找酒店时;当我坐着大篷车颠簸在尘土飞扬的乡间公路时;当我面对着一盘食物无意中看到餐厅的洗碗池时,我也曾问自己:为什么要去尼泊尔?
当我躺在床上就能看到壮美的鱼尾蜂;当我泛舟费瓦湖睡一个慵懒的午觉;当我坐在酒店露台喝着高山奶茶看夕阳;当我被一群天使般的孩子簇拥走在巴德岗古城,听他们用中文喊着“老师再见”的时候,我想,我已经有了答案。
但,我不会告诉你。
尼泊尔的一切需要你自己亲身经历,自己去看、去听、去触摸、去体会……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30 鼓励积分 +6 收起 理由
灿哥 + 3 精品文章
小佳 + 30 鼓励积分!
porsche + 3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7:47:11 | 只看该作者
博卡拉,离天堂很远离幸福很近

有人说,如果没有雪山,尼泊尔就失去了特有的震撼力、感染力以及吸引力。当我混杂在不同肤色和头发的陌生人中间,听着身边陌生的语言一波一波如潮水起伏,在长途客车上颠簸了七八个小时之后,终于来到了传说中的徒步天堂博卡拉(Pokhara)。

迈出车门的一瞬间,我,呆住了。
湛蓝的天际绵延矗立着一座座高耸的雪山,线条简洁,清冷无边。安娜普纳山脉(Annapurna)像雍容华贵的天神,端坐在云端,俯视着万物苍生。皑皑白雪柔和地覆盖在鱼尾蜂(Fishtail)金字塔形的山颠上,清晰而逼真,却又遥不可及。
一时间我就这样呆呆地站在车站的广场上,看着近在咫尺的雪山,时间静止了,周围嘈杂的声浪听不见了,一切都凝固了……




博卡拉是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一座小镇,这里除了美丽的安娜普纳山脉跟恬静的费瓦湖(Phewa),还有最好的山区徒步线路和丰富的尼泊尔手工艺品。对背包客来说,最大的吸引力是这里曾是60年代的嬉皮士找到的一处浪漫,并一度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有着足以让人烂醉的闲时生活。

我在费瓦湖畔找了个楼上的房间,有面湖的落地窗和顶层的大露台,床很大很柔软。开门关窗间,巍峨神秘的鱼尾蜂披着晚霞,在暮色的寂静中闪烁,仿佛一幕永不落幕电影,将尘嚣关在世外。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7:50:20 | 只看该作者
睡到自然醒,开始无所事事的一天。

淡淡的雾气犹如一层披在身上的白纱,朝阳的余辉中,鱼尾峰闪着银白的光若隐若现;费瓦湖在雪山下静静地躺着,偶尔一只大鸟掠过水面,无声无息。

沿着湖边找了个露天小店,叫一杯Masala Tea,在躺椅上看书,不时有风拂过面颊,很轻,很柔,带着不知哪里飘过的浅浅的香。

雾渐渐的散去,远山近水,一切都是淡淡的。

太阳越升越高,阳光穿过云层肆意挥洒着它的娇媚与艳丽,洒落满湖鳞鳞的金碎。
色彩斑斓的小船在绿水青山间悠然而过,泛起阵阵涟漪、摇曳出轻浅的水线,为这静谧闲瑕的天地带来了一丝动感和愉悦。

温暖和煦的阳光令人慵懒,索性用书盖着脸,伸展四肢,悠闲自在的分不出朝九还是晚五,自由放肆到不知算不算幸福,幻想就这样呆下去,我不介意烂在博卡拉。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7:53:10 | 只看该作者
博卡拉的最后一天,我留给了萨兰科特(Sarangkot),为的是看日照金山。

5:45 酒店门口如约响起了摩托车的轰鸣声,Ram准时来接我了。
在尼泊尔坐摩托车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准确的说,在尼泊尔坐任何交通工具都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而我却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凌晨坐着当地男孩Ram 的摩托车飞驰在异国他乡的山路上。

苍茫的天地之间,星光暗淡,雾气潮湿。路上的车辆稀少,偶尔有人独自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匆匆而行,像在赶路,又像在晨练。摩托车沿着荒凉的小路向山上驶去,黑暗的天空笼罩着,破晓的蓝色被掩在世界的深处。

下了车,离山顶还有长长的一段水泥台阶,Ram 拉着我的手一路狂奔,上面已经来了好多人,黑压压的站满了圆形的观景台。

夜幕还没有退去,重峦叠嶂的天际边朦胧着一层蓝色的雾。山谷下的博卡拉偶尔有点点灯火,从黑幕中穿射出来,像一种超出色彩之外的冷静,让人感觉到既真实又虚无。这样一场黎明前的约会,在一年前,在新疆的草原,内蒙的沙漠,甘肃的黄河,似乎发生在同一时刻、同一场景。而我此时,站在这刺骨凛冽的寒风中,为的是看一场萨兰科特的日出,一时间,我产生了跨越时空的恍惚。

清晨的微光突破沉沉雾霭,仿佛在突然之间,幕布被掀开。一道金光挑破丝绒的云层,太阳的光线渗透而出。雪山锯齿般的峰峦呈现出鲜明轮廓,斜面折射出光芒,发出富有生命力的变化。有人低声的惊呼,回头之间,太阳已经跃出半张笑脸,带着最单纯的赤红。鱼尾蜂的尖顶呈现璀璨的血红,如同火焰燃烧。不可思议,却又无可置疑。

Mt.Annapurna 群峰慢慢地清晰起来,各自在朝阳下渐次盛开,天地间的色彩过渡细腻而又充满了神奇。此刻,阳光温暖明亮地洒落大地。雪山之下的田园、小河、村庄随即变得清晰。村庄依旧笼罩在清晨的薄雾之中,隐约还可以听见几声狗叫,伴着几缕袅袅的炊烟……





地下室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7:55:06 | 只看该作者
追寻佛陀的足迹

2500多年前,悉达多·乔达摩王子(释迦牟尼)在这里诞生。
300多年后,阿育王在这里立下石柱。
又过了900多年,玄奘在这里朝拜。
如今,沿着玄奘朝圣的步伐,我来了。

坐了近十个小时的长途车,在Bhairawa又转乘local bus,傍晚时分我来到了这个距印度边境仅12公里的小村庄——蓝毗尼(Lumbini)。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7:57:21 | 只看该作者
进了蓝毗尼园的大门,再沿着一条尘土飞扬的乡间小路走了大约20多分钟,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中华寺和韩国寺。这是一路之隔的两个寺院,气派非凡的中华寺矗立在冬日萧瑟的荒园中,红墙金瓦在夕阳中泛着暖暖的红光;对面的韩国寺灰头土脸的,还没建好的寺院宛若一幢停工已久的烂尾楼。在路中央和同车的韩国MM分手后,我们各自走向自己的地盘。

中华寺的门虚掩着,门槛足有半尺高,我没敢贸然闯进,在门外分别用英文和中文喊了几声:“有人吗?”大约过了五、六分钟的样子,从里面出来一位四十多岁的女人,用一口标准的不能再标准的普通话对我说:“你有什么事儿吗?我们要关门了。”我赶紧掏出护照:“我是中国人,请问这里能住宿吗?”此女目无表情的答道:“不知道。”我接着问:“那请问这里有负责人吗?方丈在吗?”答:“不知道。”KAO,又是不知道。我心想,那你还知道啥呀?于是我不再罗嗦,背起包转身走了出来。

此刻天已经黑了,正赶上是蓝毗尼的停电日,看着对面韩国寺黑乎乎铁门,我只好灰溜溜的走了进去。

摇曳的烛光中,寺院管理员简单的登记了我的名字和护照号码,把我带到了寺院的宿舍楼。这是一幢三层的砖木房子,每个房间都像军营一样陈设相同,大大的房间里有一个简单的盥洗室和厕所,两张大床、书桌、行李柜,还有沿墙一溜的台子都是用水泥和砖砌成的,朴素而实用。每层楼有一间公共浴室,24小时热水。一楼的宿舍是按一间男生一间女生这样间隔排列的,房外长廊里每间门口都有一条长长宽宽的木条凳,大家可以坐在一起聊天晒太阳。宿舍虽然简陋,但每一个细节,都能让你感受到设计者人性化的关怀。

我的同房是一位西班牙MM,隔壁住有瑞典、德国、丹麦和美国的驴友,简直就像一个小小的联合国。刚放下背包,管理员又送来了一套干净的被褥枕头,并告诉我晚餐时间到了,可以去斋堂吃饭了。

后来我才知道,韩国寺在大殿还未建好的情况下,先把接待中心建了起来,方便前来朝圣的人们。建寺的资金主要是来自于韩国的善款,有捐款就开工,没钱时就停工,这样修修停停已经有好几年了。在这里,旅人们来去自由,吃住都是免费的,临走时在管理处的捐款箱里留下一点香火钱就行了。寺院的一日三餐严格按照时间表,过时不候,大家自已动手盛饭端菜,吃完后将碗碟洗干净放回原处,清扫房间和下厨帮忙都是自愿的,没有人会要求你做什么。

在蓝毗尼的几天里,每每进出韩国寺的大门,都会经过中华寺,而每当看到气派非凡的中华寺巍然而立在荒草萋萋的蓝毗尼园时,我心里总感觉不是滋味。

中华寺

韩国寺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8:00:08 | 只看该作者
蓝毗尼(Lumbini)是古印度佛教遗址,佛陀释迦牟尼的诞生地。准确的说,这不是佛陀的诞生地而是悉达多太子的诞生地,佛陀的诞生地是在印度的菩提伽雅,在那儿,悉达多太子成正觉才名为佛诞生。

蓝毗尼的一切仅存在于历史,对于像我这样不是佛教徒的旅行者来说,这是“一个没有太多可以参观,但是需要无限想像力的地方”。

大约公元前7世纪时,这里是释迦族建立的一个小国迦毗罗卫。相传在一个“月圆之夜”, 净饭王夫人摩耶产期将临,按当地习俗回母家分娩,途经蓝毗尼时,夫人下车沐浴。当她上岸后用右手攀住一棵娑罗树略作休息时,释迦太子悉达多·乔达摩降生了。

作为迦毗罗卫国的王位继承人,悉达多王子长大后,像凡人一样娶妻生子,过着优越的贵族生活。后来王子在车夫迦纳的带领下三次出游,目睹了世间的种种痛苦和烦恼,意识到生命消散后的无态时,心生出对生命的疑惑,决心抛妻弃子,寻求解脱痛苦之道。

那一年,他29岁。

以后几年,他访遍了当时著名的宗教大师,直到35岁时才摸索出一条解脱人生痛苦之道,成道后他长期在恒河流域讲经传道,使得佛教传播开来,他也最终成为闻名世界的佛教始祖释迦牟尼。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8:03:32 | 只看该作者
佛陀诞生地的遗迹用玻璃罩保护着,看上去像一个巨大的脚印,因此也有人说那便是佛祖的脚印。他最初迈出的7步,步步生莲。

            


摩耶夫人祠(Maya Devi Temple)




摩耶夫人祠内的砖墙废墟和参拜的人




著名的阿育王石柱,1896年被考古学家发现。

蓝10-IMG_4618.jpg (41.99 KB, 下载次数: 101)

蓝10-IMG_4618.jpg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8:06:42 |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传说中摩耶夫人生下佛陀时手扶的娑罗树的所在地。当年的娑罗树已被后人补种的菩提树所替代,也有500多年历史了。
菩提树下诵经的僧人,据说要经过七七四十九天潜心问佛的日子,才有可能使自己的朝圣之旅稍有收获。




菩提树下,人们去了又来。
空气中传来晚祷的鼓声,沉稳而庄重。
微风拂面,经幡轻舞。
我在一个角落坐下,看着周围的小路,看着路上的行人,看着那一点一点往下落去的太阳将满眼金辉洒向水面,内心隐约沉浮的期待总是给我一种错觉,仿佛看到了我的前生来世。
岁月沧桑,繁华褪去,只剩下了一片夕阳,和夕阳下寂静安详的土地。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8:09:42 | 只看该作者
蓝毗尼园的全称是“蓝毗尼佛祖诞生遗迹公园”,这座于1968年开始兴建的佛教圣园不仅用来纪念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也是当代佛教复兴的基地。园中有很多风格迥异的寺庙,除了中华寺和还未建好的韩国寺外,还有缅甸寺、泰国寺、印度寺、德国寺等10多个国家的寺院,它们向人们展示着各自国家的佛教文化。

金壁辉煌的德国寺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8:11:17 | 只看该作者
缅甸寺

印度寺

越南寺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8:13:12 | 只看该作者
泰国寺

日本寺

杂草丛生的蓝毗尼博物馆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8:15:28 | 只看该作者
中世纪画卷中的巴克塔普尔

巴克塔普尔(Bhaktapar)是我最喜欢的一座古城,这里的每一座神庙、每一栋建筑、每一扇门窗都令我惊讶、令我着迷。窗外的屋檐下、古老的木廊上,满是花纹繁复的木雕,那些精雕细琢的木刻,经过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依然清晰如昨。浓浓的历史回旋于每一座神塔庙宇、廊角檐间,渗透在每一个古城居民的衣食住行、举手投足的细节里。

巴克塔普尔也叫巴德冈,是中世纪尼泊尔艺术和建筑技术的发源地,据说是九世纪的国王 Raja Ananda Malla 根据毗湿奴的外形为蓝图而建成的,也是加德满都河谷中三个马拉王国的首都之一。这里拥有尼泊尔最古老的庙宇、最吸引人的老房子建筑、最著名的孔雀窗、陶艺制作广场,还有马拉国王的金身塑像。和加德满都杜巴广场的拥挤、嘈杂相比,巴克塔普尔显得更加宽阔和更加清静,著名的55窗宫和所有的红砖砌成的庙宇塔楼、光彩夺目的黄金门,静静地矗立在广场上,几百年都是这样,巴克塔普尔仿佛一直存在于600多年前的那个世纪,呼吸着和600多年以前一样的空气。

在巴克塔普尔,无论你行走在大气磅礴的宫殿和庙宇间,或是漫步在古城深处的条条小巷中,当你还在回味着精美的古建筑所带给你的震撼,那些从雕花木窗里探出的或苍老或稚嫩的脸却无时无刻不在告诉你,这里是他们祖祖辈辈、日复一日生活的寻常天地,那些古老的建筑和公共设施,今天依然在延续着当初建造它的实际功能,而那些广场、佛塔和神庙,甚至成了古城孩子们随意攀爬嬉戏的乐园。在这里,古老的历史不是围起来供人参观的东西,而是一种身在其中的真实生活。穿行在狭窄的小巷里,踩在历经百年风雨的石板路上,和擦肩而过的古城居民四目相对含笑致意,互道一句“Namaste”(尼语:你好),我是这样的安然自若,好象上辈子就熟悉了这些小巷,熟悉了这些友善的人们,我想我爱上这个国家了。

黄昏时分的巴克塔普尔是安逸、宁静的,这种安逸不需要去刻意营造和想象,或许在不经意间就已经被它的宁静给同化了。爬上尼亚塔波拉神庙(Nyatapola)高高的台阶,像当地的居民一样一屁股坐在那堆厚厚的历史上,静静的欣赏落日余晖中的古城,看着塔下各式的人来来往往,犹如在看一幅幅流动的画:孩子们在广场上玩闹嬉笑,戴着小花帽的男人们三三两两的在庙前的回廊里闲坐,头顶水桶穿着纱丽的女子袅袅婷婷的走过,路边瞌睡的懒狗偶尔抬一下眼皮……太阳渐渐隐没在尼亚塔波拉神庙古老的神像后面,偶尔有风吹过屋檐庙角悬挂着的铃铛,扬起一阵悦耳的叮呤声;晚归的鸽子扑哧着翅膀从一个庙檐飞向另一个屋顶,投下它们轻灵、跃动的身影;僧侣开始在拜拉那神庙前台阶上唱经,老人们敲着双面鼓吹着长笛……浓烈的宗教氛围和懒散悠闲的人们、贫穷的国度和旅人浪漫的感受不断的交织,历史就这么静谧地、恬静地、平和地流淌着……

“即使尼泊尔什么也没有,只剩下了巴克塔普尔,也值得你跨越大半个地球去看它。”这是上世纪一个叫鲍威尔的英国人说的话。这段话不但印在了每张巴克塔普尔古城的游览地图上,也印在了我的心里。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8:18:49 | 只看该作者
尼亚波拉神庙前的石雕和孩子




生活在古董里面的人们


光影迷离的小巷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8:20:31 | 只看该作者
吟经的老人和孩子




夜色中的古城(没脚架,放在垃圾桶上拍的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8:23:01 | 只看该作者
打水的妇女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8:27:15 | 只看该作者
精美的木雕 (忍不住抱了一个孔雀窗的复制品回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8:29:04 | 只看该作者
在巴克塔普尔古城的南边,还存有一个陶器广场,但往日大批陶罐陈列的盛大场面已经不见了,只有少数的妇女和老人们还在那里固守着这份古老的手艺、古老的产业。但每个画面依然叫人震撼。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8:30:35 | 只看该作者
古城帕坦

帕坦(Patan)古城在加德满都南边大约五公里的地方,若不是巴格马蒂河(Bagmati)河把它和加都分开,它们应该是一个整体。
帕坦早在公元三世纪就成为基拉底王朝的首都。15世纪末开始,在长达270年的时间里,帕坦一直是马拉王朝进入分裂后独立的帕坦王国的首都。正是这段时间的繁荣,造就了今日帕坦古迹如云,蔚为壮观的景象。

帕坦以杜巴广场(Durbar Square)和皇宫为中心,四条主要的道路朝四个方向幅射出去,逐渐往外扩建。城里到处都是石柱、神像、喷泉、寺庙和神塔,宛如一个露天博物馆,令人眼花缭乱。帕坦寺庙的密度在加德满都谷地里排行第一,1400多座寺庙遍布全城的每一个角落,其中重要的寺庙有55座,所以人们用“屋有多少,庙有多少;人有多少,神有多少”来形容尼泊尔人对宗教的热情。

毗斯瓦纳特神庙前的石象 Vishwanath Temple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8:32:29 | 只看该作者
国王雕像盘坐在一根高柱上,眼镜蛇从后罩住国王的头顶,还有一只石刻的小鸟站在上面,据说只要头顶的小鸟在,国王就永远活着。

      
      
黑天寺

[ 本帖最后由 阿妹 于 2008-12-13 18:34 编辑 ]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8:36:25 | 只看该作者
库姆拜希瓦神庙(Kumbeshwar Tempel)是加德满都谷地仅有的三座五层顶的寺庙之一,是帕坦最古老的寺庙,建于1382年,以均匀的结构和精美的木雕闻名。庙里供奉着湿婆神,有各式各样的“生殖图腾”。




博物馆(老皇宫)外晒太阳的人们

22
发表于 2008-12-13 18:37:41 | 只看该作者
2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8:37:41 | 只看该作者
精彩泰米尔

尼泊尔王国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喜马拉雅山区最发达的城市文明。在加德满都河谷,三个伟大的古代王朝——李查维王朝、马拉王朝和沙阿王朝在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克塔普尔创造了不朽的世界艺术和建筑遗产。

有人说如果先去巴克塔普尔,那么帕坦就不再这么吸引人,而加都就更失去了魅力。很不幸,我恰恰是在外面游玩了一圈之后才回到尼泊尔之行的起点加德满都的。

那么,风和日丽的加德满都,会是怎样的一个开始呢?


皇后池塘 Rani Pokhari

2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8:39:48 | 只看该作者
泰米尔(Thamel)是加德满都的一个区,是世界各地背包客在加都的聚集地。想象中的泰米尔应该是挺大的一块地儿,但实际上它的街道非常狭窄,仅容的下一辆小车单向行驶,可就是在这尘土满天的小街小巷,却遍布着客栈、餐馆、书店、网吧、旅行社、超市、银行,还有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店和服饰店。所有的店面都不大,从喀什米尔的羊绒披肩、波希米亚风格的服饰、手工缝制的包包、做工精细的纯银首饰,到各种造型的手工纸灯笼、羊毛挂毯、唐卡、古朴独特的铜器、陶器、木雕等等……你可以一头扎进浩瀚如海洋般的藏宝阁尽情的掏宝,也可以悠闲的坐在多的数不清的餐馆里享受无国界的美食。这里拥有加都最好的一切,特有的嬉皮士与南亚混合的风情在风中弥散。难怪有人将英文的泰米尔解释为T-To H-Homely A-Atmosphere and M-More E-Enjoyable L-Living (宾至如归)。

可是,对于不爱逛街的我来说,混在泰米尔的确是有些浪费,好在这里不乏顶楼漂亮的露天餐吧,特别是大名鼎鼎的Helena`s,它的六楼顶层露台是泰米尔区的最高处,可以俯视整个泰米尔区,远处还有隐约的雪山。我常常在那里一窝就是半天,晒着冬日暖暖的太阳,喝茶翻书,惬意地享受着在尼泊尔的最后几天,忘记了时间的存在。





         
2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3 18:42:10 | 只看该作者
博大哈的“神眼”

在加德满都,无论是寺庙的佛塔上,还是普通百姓的家门上,甚至商店出售的衣服、帽子和围巾上,总有一双洞察一切的“神眼”随处可见。“神眼”是尼泊尔的象征,两只大眼中还有一只螺旋形的小眼,那是“智慧之眼”,问号般的鼻子则是尼泊尔数字里的“1”,象征着和谐一体。这对“神眼”有许多意义:代表太阳和月亮,代表智慧和洞察力,也是法身佛毗卢遮那的象征。它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随时警醒世人,佛法无边,无所不见,佛眼永远注视着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车迷网 ( 粤ICP备10225138号 )

GMT+8, 2025-1-3 12:20 , Processed in 0.056000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 2001-2007 车迷网 所有内容 版权所有
网页风格制作: 虫虫 技术支持:智泉